国际政治这出大戏,有时候的剧情转折,连最老道的戏迷都得拍着大腿直呼看不懂。就在大伙儿都习惯了华盛顿天天把矛头对准北京的时候,风向毫无征兆地就变了,山姆大叔居然掉转枪口,当起了北京的“辩护律师”,而那个一直被它当作“印太战略”心头肉的印度,却结结实实地挨了一记闷棍。
这事儿得从特朗普那张从不饶人的大嘴说起。他在自家的社交媒体上,又一次把印度拎了出来,言辞那叫一个激烈。他指责新德里,说他们一边倒地狂买俄罗斯的打折石油,转手加工一下,再高价卖给别人,这简直是在发战争财,完全没把乌克兰的苦难放在眼里。
话音刚落,行动就跟上了。特朗普宣布,要给印度输美的商品再加一轮关税。要知道,就在前一个礼拜,他已经给印度上了一道20%的“开胃菜”。这下可好,直接上主菜了。消息传到新德里,整个印度都感觉比喝了恒河水还委屈。印度外交圈子里的人个个义愤填膺,说这世界上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多了去了,凭什么就逮着我们印度一只羊薅羊毛?他们嘴里没点名,但眼神齐刷刷地都瞟向了北方,那个同样在大量进口俄油的邻居——中国。
印度外交部的声明写得那叫一个憋屈,他们认为美国的指责毫无道理,纯属霸凌。他们甚至翻出旧账,说当初俄乌冲突刚起,欧洲疯狂抢购中东石油,导致传统供应链大乱。那时候,不正是美国官员私下里“鼓励”印度多买点俄罗斯的油,来稳定全球能源市场吗?怎么今天就翻脸不认人了?这番表态,把美印关系之间那层“战略伙伴”的窗户纸捅得稀碎。印度民间的反美情绪也跟着水涨船高,两国关系看着就像个火药桶,一点就着。
真正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美国财政部高官随后在一次采访中的表态。当记者尖锐地问到,既然要惩罚印度,为什么对购买俄油数量同样庞大的中国却视而不见?所有人都以为这位官员会打个哈哈,或者用一套外交辞令绕过去。谁也没想到,他竟然开口为中国“辩解”起来。他说,中国的情况和印度“完全不同”。
他解释道,印度买俄罗斯的低价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然后高价卖到欧洲和美国,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印度式套利”,是在利用地缘冲突的漏洞为自己牟取暴利。这种行为,在华盛顿看来,性质极其恶劣。可谈到中国,他的调子立马就软了下来。他说,中国进口俄罗斯石油,是为了满足其庞大的工业生产需求,是为了维持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中国生产出来的商品,最终是流向全世界的,包括美国。所以,中国买油,是为了“全球经济”,而印度买油,纯粹是为了“自己发财”。
这番话一出来,全世界的媒体都愣住了。这还是那个天天嚷嚷着要和中国“脱钩断链”的美国吗?这番操作,简直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景。其实,美国这葫芦里卖的药,一点也不难懂。说白了,就是典型的“看人下菜碟”。特朗普也好,其他美国政客也罢,他们心里都有一本账,算得比谁都精。
为什么敢对印度下这么重的手?因为在他们眼里,印度虽然体量不小,但命门却牢牢攥在美国手里。印度这些年的经济起飞,离不开美国资本的输血和市场的开放。在军事上,印度更是万国牌装备的大买家,尤其是在高端武器上,对美国的技术依赖极深。一个在经济和军事上都严重依赖你的“伙伴”,你敲打他一下,他除了嘴上抗议几句,难道还敢掀桌子不成?更何况,印度在国际上的定位一直有些尴尬。它自诩为“有声有色的大国”,但在很多关键时刻,却总想着左右逢源,两头占便宜。这次的俄油事件就是个缩影。印度既想利用俄乌冲突的机会,享受俄罗斯的能源折扣,又不想彻底得罪西方阵营,还指望着美国在印太地区扶持自己对抗中国。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心态,在太平盛世或许能玩得转,可一旦到了地缘政治的绞肉机里,就最容易成为被牺牲的那一个。
反观中国,情况就完全是另一码事了。美国当然想制裁中国,做梦都想。可问题是,它做得到吗?今天的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你手里的手机,到天上的卫星,哪一样离得开中国的生产线?对中国进行能源禁运,就等于掐断了全球制造业的动脉,第一个休克的可能就是美国自己。这就是现实的骨感之处。美国财政部那位官员替中国辩解,不是因为他突然对中国心生好感,而是因为他背后的经济学家和战略家们,用冰冷的数据告诉他,与中国彻底翻脸的代价,美国承受不起。这就像两个重量级拳王,赛前可以互相叫骂,但真要上场,谁也不敢轻易出重拳,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对方一拳KO。
而印度,在这场拳击赛里,更像是一个在台下给拳王递水的助理,虽然也穿着运动服,但跟拳王掰手腕,还差得远。美国敲打印度,实际上是在杀鸡儆猴,警告所有在中间地带摇摆的国家:别以为我没看见你们的小动作,选边站队的时候,最好想清楚自己的分量。这场风波也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真理:所谓的“国际关系”,本质上就是一部关于实力的编年史。“弱国无外交”这句话虽然听着刺耳,却是千百年来颠扑不破的铁律。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在经济上独立自主,在军事上拥有可靠的自保能力,那么它所谓的“独立外交”,不过是强权国家剧本里的一句台词,随时可以被删改。
你把所有的宝都押在别人的善意和承诺上,那你的人生,注定就是一场豪赌。国家更是如此。当你的发展需要看别人脸色,你的安全需要别人点头时,那么在别人需要一个“牺牲品”来彰显自己权威的时候,第一个被推上祭坛的,很可能就是你。所以,美国对印度和中国的天差地别,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这不是双重标准,而是唯一的标准——实力标准。当你的实力足够强大,强大到你的对手在动你之前,必须先掂量一下自己会崩掉几颗牙的时候,你自然就拥有了别人眼中的“豁免权”。那时候,你的行为会被“合理化”,你的立场会被“理解”,甚至你的敌人,有时候也不得不站出来,帮你解释两句。
这盘大棋,看似复杂多变,其实棋盘上从头到尾只刻着两个字——实力。看懂了这两个字,也就看懂了这场国际版“变形记”的全部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