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坚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必须专精特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快速前行。中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突出表现在产业升级由浅入深、由慢变快的趋势犹如滚滚大潮,势不可挡。而这其中,“专精特新”企业犹如独立潮头的弄潮儿,在转型升级舞台上唱出精彩异常的大剧。
几个月前还是不为众人所知的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横空出世,突然在全球爆红,低成本、高效率的人工智能新模式,山呼海啸般地引发了全球科技股价值重估,美股科技股调整,中国科技股全面价值再发现。“哪吒2”实现150亿票房的一举突破,不仅用中外观众都认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文化,而且向世界证明,中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内生潜力无穷。
就在今年春节期间,某经常负面报道中国的外媒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作了正面报道,称自2015年以来,中国在制造业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电动汽车产业和无人机领域,已经领先于德国、日本和美国等传统制造强国。此外,尽管面临美国的制裁封锁,中国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和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领域也取得了突破。必须指出,在中国大企业奋勇争先、勇克难关的壮举中,无不闪现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身影。
2010年以来,中国的制造业逐步从相对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质量、弱品牌的状态逐步走上由大向强的道路,市场对此也经历了一个从怀疑到相对更明确的认知过程。而这一过程中,中小企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因为中小企业占国内GDP比重相对较高,更重要的是许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也是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而来,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
面对2025年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万千中小企业如何把握大势,穿透迷雾,计在何方,身归何处,是亟待破解的大问题。学习领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领会其中的若干要点,有助于帮助中小企业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
一是宏观政策取向更加积极。《政府工作报告》对我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为中小企业科学研判发展形势指明了方向。2025年,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外部不确定性加大与内部风险挑战交织叠加。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领导意志坚决、政策工具丰富,回旋余地广阔,并得到社会各方和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广大企业的通力支持。前两个月经济运行情况表明,今年经济稳步增长的信号已经显现。只要中小企业坚定信心,扎实办好自己的事,就能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二是扩大需求任务更加明确。与以往政府部署推动经济增长工作往往着重强调投资不同,李强总理在介绍今年政府的十项工作任务时,第一项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应深刻领会宏观政策意图,即通过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报告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望带动销售额超3万亿元,中小企业可从政府促进居民增收、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消费服务供给、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等多个维度探求发展机会。同时,进入服务消费领域中小企业的数量增长也是消费结构优化的重要特征,服务消费的比重上升也代表了消费升级的方向,服务类中小企业快速增长的领域不仅包括传统的教育、医疗、旅游等,还涵盖了文化娱乐、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新兴领域。这些都为涉足消费领域中小企业带来重大利好,要有更多中小企业争取从消费领域增加优质供给、创造有效需求的角度,获取新发展机会。
三是中小企业路径更加清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专精特新”放入了“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的总体规划之中,明确“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这是“专精特新”连续第4年以及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说明中央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清晰政策导向。中小企业要坚持专精特新方向,打造符合自身实际又能够嵌入重要产业链的产品,借助政策支持和技术工具,在细分领域下足功夫,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对于具备高科技、高成长为特征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应以符合特定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为基础,深耕技术、抓住机遇,加快跃升,乘势而上,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成为新兴产业的尖兵。从政府部门到各级地方政府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支持,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2025年再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认定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四是加快数字转型更添信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国家不仅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而且坚定表示了支持的态度。放眼全国,在新型工业化的新征程中,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无不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一些企业快速发展,拓展数字化工具应用,从竞争红海中脱颖而出。但仍有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紧张、投入不足,人才短缺、技术能力不足,政策支持与服务体系的不足等诸多挑战。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败,关乎经济发展大局。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提质增效、迈向高端的关键环节,其成败决定中国制造业有没有可能突破先发国家的低端锁定。突破数字化转型瓶颈需要各方共同发力。在政府资金、政策引导下,由了解行业的服务商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布局,实现转型突破。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制定安排之年。社会各方适应时代需要,把研究、推动新时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十分需要。
一是宏观有明确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作出重要改革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国办发〔2024〕43号),对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有必要通过深入研究,组织力量,推动有关政策落实落细。
二是产业有现实需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制造业优秀中小企业的集中代表,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离不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领广大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企业有迫切期盼。当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遍面临创新突破、人才引育、投资融资和市场开拓等新挑战,迫切需要通过营造环境、政策支持破解难题,提升核心竞争力。
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和主攻方向,在2025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要牢牢把握发展方向,坚持创新不停步,抓紧应用各类前沿技术加以充实与引领,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成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力量,走在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前列。在研究中应能注意把握几个方面。
一是把握方向,夯实基础。坚持专精特新的研究方向不动摇,争取研究成果能够对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政策形成学理支撑;广泛总结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践为基础的案例,提炼中国特色的学术成果;开展中外政策与实践的对比研究。
二是把握关健,注入动力。以创新为首要,全面开展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路径和方法的深入探讨,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把管理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重视专精特新企业文化、品牌的培育方法与路径,形成符合专精特新企业家特质的企业家精神。
三是把握重点,力求实效。突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求,加强人工智能的应用研究,重视硬件软件的紧密结合,促进先进的智能软件培育与创新。加快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参与者和受惠者,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动力更加强劲。重视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制定标准,推动标准国际化。
四是把握未来,重视人才。仔细梳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推动可持续发展及ESG应用研究。探讨企业要素配置,人才队伍的建制化、体系化、协同化的新模式。打造产学研优势,研究加快培养专精特新领域的高层管理人员、卓越工程师、优秀工匠的有效路径。开展大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企业生态研究,探讨专精特新企业的出海模式与实务。
秘书处办公电话:0361-55989611 1593712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