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如何建立“短链供应模式”,提高本地产品利润率
做乡村农产品和土特产的人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乡村产品很好,但就是不赚钱?”
这个问题背后的本质是:乡村的产品,从田间到消费者手中,经过了过多环节,“链条太长”,利润都被中间环节吃掉了。
当链条太长,就会产生几个后果:
所以,乡村如何用“短链供应模式”,真正提高本地产品利润率?
一、什么是真正的“短链供应”?
我们先来明确概念。 很多人一听短链供应,立刻想到“产地直供”,好像就是搭一个微店、小程序,或者直播带货直接卖给消费者,就是短链了。
但其实,真正的“短链”并不是简单的减少几个中间环节,而是要实现信息链条与物流链条的双重缩短:
简单来说,短链模式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短”,更是要让“需求-生产-交付”三点,形成一个高效闭环。
传统乡村农产品的供应链是什么样的?
比如我们说一个苹果,从乡村果园到消费者手中,经历的链条可能是:
农户 → 地方收购商 → 区域批发市场 → 城市批发市场 → 社区菜场/超市 → 消费者
一颗苹果原本在乡村卖3元,到了消费者手中就变成15元。但这中间12元的利润,很少落到种苹果的农民手上。
但短链供应模式就不同了。它直接缩短了这个路径,比如:
农户 → 当地短链仓储 → 社区前置仓 → 消费者
或者,
农户 → 自建品牌/电商平台 → 快递物流 → 消费者
路径越短,利润分配越合理,农户和品牌方得到的利润越高,消费者也能得到更新鲜、更高性价比的产品。
说到底,建立短链供应其实就是两件事:
以下几点具体落地的思路可以借鉴:
我们以褚橙为例: 褚橙的销售模式非常短链:从果园直接到电商平台,再通过冷链物流发货。虽然价格高,但消费者觉得值得,因为省去了复杂的中间环节,品质稳定且可信。
短链供应链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一个可复制的小闭环:
很多时候产品利润低,正是物流费用太高。过去产品从县到市,从市到省再到各地终端,路径太长,利润被物流吞噬。
但短链模式下,可以在乡镇一级打造“短链仓储中心”或前置仓:
这种方式也被每日优鲜、盒马鲜生等成功验证。如今乡村可以复制这种模式,把仓储节点下沉到乡村,形成“乡村—社区”两点直连。
短链供应模式的关键,是直接感知用户需求和反馈,从而实现“需求倒逼生产”。
还是拿我们之前文章中举例的BB村蜂蜜品牌来说,它的短链模式是“订阅式”:
类似的方式还有认养一棵果树、认养一亩稻田,用户不仅买到了产品,更买到了参与感和确定性。
短链模式的本质就是:让生产者直接感知用户,打造高溢价的用户体验,而不仅仅是卖一个物理产品。
“电商不就是短链供应吗?为什么还是内卷严重,没有利润?”
这个问题非常典型,因为它直指了短链供应模式最容易被误解的地方——即“短链≠高利润”。
那我们再拆解一下,为什么电商短链模式也可能陷入“内卷”,甚至低利润的陷阱?
这里有两个问题是经常容易混淆的:
我们来看电商模式的现状:
所以,本质上: 电商短链是解决了“连接效率”,但无法解决“竞争效率”。
短链只是降低了中间环节,但并不意味着你自动拥有了“品牌溢价”或“高价值感”。 换句话说:
你没有做品牌区分,没有差异化的附加价值,即使缩短了链条,也无法获得更多利润。 电商的内卷,本质是大家都在做“低价值感”的竞争:
所以,当大家都只拼价格,“内卷”就无可避免。
想要避免“电商式”的内卷,乡村品牌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 从卖产品到卖“确定性”
② 从同质化到做“细分人群”
③ 从拼价格到拼“情绪价值”
品牌的价值,本质是用户信任度,而用户信任度的核心又是什么?
而短链供应模式,恰好能同时实现以上三种感觉:
因为有了确定性、真实感与连接感,产品自然就拥有了更高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
先从单个品类入手,搭建起从生产到用户的一套完整小闭环体系,再逐步复制扩大规模,而不是一上来就追求大规模。
乡村自己做物流仓储体系成本高,可引入顺丰、中通、京东物流等专业机构合作,搭建更有效率的短链交付体系。
政府可以搭建县级甚至乡镇级的短链仓储服务平台,降低乡村企业的物流成本,快速形成短链配送能力。
总结一下,短链供应不是一个营销概念,也不仅仅是物流模式创新,而是一套重构用户、产品和供应链连接方式的底层逻辑:
所以,当我们在谈乡村品牌建设时,短链供应才是根本逻辑所在。
因为:品牌的高度,取决于连接用户的深度与效率,而“短链供应”,是实现这种连接的最佳路径。
来源:河南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
秘书处办公电话:0371-55989611 15937125285